博時投資課堂 | 比特幣VS以太幣
作者: Bosera 日期: 25/04/2024
1. 比特幣和以太幣的用途
比特幣作爲最早出現的虛擬資產,最初的用途只是用來獎勵挖礦的礦工。後來,隨著比特幣的發展,人們開始使用它作爲交易的代幣。2010年5月22日,Laszlo Hanyecz工程師使用了10000枚比特幣換得了兩塊披薩,這是第一次有人用虛擬資產來支付實物商品。後來,人們發現比特幣的去中心化、匿名性、安全性和低手續費的特點可以很好地用來支付或交易資產,比特幣有了交易支付和價值儲存的功能。
而以太幣最初的設計是爲了建立一個去中心化的智能合約平台,開發者可以在上面構建智能合約,建立和運行去中心化的應用程序(DApps),而不僅僅具有像比特幣的交易支付和價值儲存的功能。智能合約是一種能夠自動執行特定條件下的合約的協議,大大拓展了區塊鏈的用途。以太幣作爲以太幣的原生代幣,同樣支持智能合約,它可以實現資金管理、數字資產發行(包括ICO和NFT的發行)、投票系統和社區管理等多種功能。此外,以太幣引入了「燃料」的概念來避免資源的浪費,即執行智能合約需要付出一定的「燃料費」,而以太幣就可以用來支付燃料費用。
注意:雖然“以太坊”和“以太幣”並不是相同的概念,但是有很多用戶使用“以太坊”來指代“以太幣”。因此“以太坊”具體的含義是指代平台還是代幣,需要根據上下文語境判斷。
2. 比特幣和以太幣的共同點和差異
共同點:比特幣和以太幣都是基於區塊鏈技術,也具有之前多次提到的去中心化、安全性、匿名性等特點。此外,它們作為虛擬資產,也都具有價格波動大的特點。
差異:主要在技術架構、目標與應用、社區和生態三個角度有所差異
· 技術架構
雖然二者都採用了區塊鏈技術,但是他們的區塊鏈設計有所不同。比特幣採用了PoW(Proof of Work)共識算法,通過解決數學難題來驗證交易並生成新的比特幣(即挖礦);而以太幣使用PoS(Proof of Stake)共識算法,基於持有的貨幣數量而不是計算能力來驗證交易和生成新的以太幣。
· 目標與應用
比特幣旨在成為點對點的數字代幣系統,具有價值儲存、支付和交易的功能。以太幣的目標是建立一個去中心化的可編程的區塊鏈平台,讓開發者能夠支持智能合約和建立和運行去中心化應用程序。
· 社區和生態
比特幣是虛擬資產市場的主導力量,重點是作為代幣的屬性。但以太幣卻提供了一個開放的平台,吸引了大量的區塊鏈開發者和開發項目,構建了龐大且多元的以太幣社區(例如去中心化自治組織(DAOs)),也為去中心化金融(DeFi)的發展和代幣發行(例如ICO)提供了良好的生態環境。
3. 比特幣和以太幣的供應和交易速度
· 比特幣和以太幣的供應
比特幣總共有2100萬枚,有上限;以太幣沒有總供應量上限,但是每年的發行量會受到控制。
· 比特幣和以太幣的交易速度
比特幣每秒約處理7筆交易;以太幣每秒約處理30筆交易。
本資料僅供參考用途,並不構成買賣任何投資產品的招攬或承諾。博時基金(國際)有限公司(“博時國際”)在製作本資料時,相信獲得资讯源是準確、完整及合適。但博時國際並不為本資料所載信息的準確性或完整性作出保證。博時國際並不負上任何使用本資料時所引致的法律負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