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時海外債周評|過快加息影響實體經濟復蘇,美聯儲或放緩加息節奏(第20221128期)
作者: Bosera 日期: 28/11/2022
本期焦點
上周,美聯儲11月貨幣政策決議紀要公布,考慮到加息對經濟活動的影響存在滯後性,且過快加息會影響金融市場穩定與實體經濟復蘇,大多數聯儲與會官員認為可能很快放慢加息節奏。經濟數據方面,美國景氣指數均位於枯榮線以下:11月美國Markit製造業PMI指數跌落至榮枯線之下,並創2020年5月份以來新低;服務業PMI連續5個月處於榮枯線下。就業市場也出現降溫跡象:美國最新初請/續請失業金人數均超預期上升。歐洲方面,景氣指數仍然維持低位,消費者信心指數偏弱,仍處於歷史低位。由於能源價格下跌以及供應瓶頸有所改善,歐元區製造業壓力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減輕,服務業繼續受到需求疲軟的影響。聯儲會議紀要傳遞出偏鴿信息,疊加經濟數據走弱,美債利率整體下行,風險資產得到提振。匯率方面,美元指數全周回調0.91%至105.96;英鎊、離岸人民幣分別反彈1.70%和0.95%。大宗商品中原油價格再度大幅下行4.55%至83.63美元/桶。
市場動態
上周,美聯儲11月貨幣政策決議紀要公布,考慮到加息對經濟活動的影響存在滯後性,且過快加息會影響金融市場穩定與實體經濟復蘇,大多數聯儲與會官員認為可能很快放慢加息節奏。聯儲工作人員對經濟和市場的展望顯示,對於短期通脹依然持相對謹慎的判斷,認為強勁的工資增長和供應限製對價格的影響將比之前認為的持續更長時間。多位與會官員擔心通脹保持在遠高於2%目標的時間越長,長期通脹預期失控的風險就越大,而這將使實現通脹和就業法定目標的成本大大增加。本次展望中首次明確關註經濟衰退風險,認為美國經濟在2023年某個時段有進入衰退的可能,而且幾乎可以當作一種基準情形。整體而言,紀要表現出關於通脹的擔憂與此前聯儲釋放的信息一致,但對於經濟活動放緩的關註、對於後續加息步伐放慢的姿態這些信息的披露也給市場額外暗示,即後續加息路徑仍將綜合考慮經濟增長。紀要公布後,加息預期有所降溫,期貨市場隱含的2023年終端政策利率回到5%-5.25%區間,並在2023年末回落至4.6%,反映市場對美聯儲在2023年下半年開始降息的預期。
經濟數據方面,美國景氣指數均位於枯榮線以下:11月美國Markit製造業PMI指數由10月的50.4下降至47.6,跌落至榮枯線之下,並創2020年5月份以來新低;服務業PMI下降至46.1,連續5個月處於榮枯線下。就業市場也出現降溫跡象:美國最新初請/續請失業金人數均超預期上升,截至11月19日當周,美國初請失業金人數為24萬人,市場預期為22.5萬人,前值經修正為22.3萬。歐洲方面,景氣指數仍然維持低位,消費者信心指數偏弱。上周三公布的數據顯示,歐元區11月製造業PMI初值由10月46.4上升至47.3,高於市場預期的46;服務業PMI初值與8月持平,仍為48.6,但高於市場預期的48;綜合PMI初值由10月47.3上升至47.8,高於市場預期的47.5。由於能源價格下跌以及供應瓶頸有所改善,歐元區製造業壓力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減輕,服務業繼續受到需求疲軟的影響,總體來看,歐元區PMI仍處於收縮區間。11月歐元區19國和歐盟27國消費者信心指數為-23.9和-25.8,分別較10月份回升3.7和3.1。不過整體來看,消費者信心指數仍處於歷史低位。考慮到未來歐洲高通脹或難以快速緩解,歐央行加息仍將持續,消費者信心指數短期內或難以明顯改善。
聯儲會議紀要傳遞出偏鴿信息,疊加經濟數據走弱,美債利率整體下行,風險資產得到提振。其中,2年期美債利率下行8bp至4.45%,10年期美債利率下行15bp至3.68%,曲線倒掛程度加深。權益資產普遍反彈:彭博巴克萊全球股票指數上漲1.68%,美股標普500指數上漲1.53%,日經225指數上漲1.37%。全球信用債延續反彈態勢,彭博巴克萊美國投資級信用債指數上漲1.50%,彭博巴克萊歐洲投資級信用債指數上漲0.55%。匯率方面,美元指數全周回調0.91%至105.96;英鎊、離岸人民幣分別反彈1.70%和0.95%。大宗商品中原油價格再度大幅下行4.55%至83.63美元/桶。
中資美元債上周指數表現來看:彭博巴克萊亞洲信用指數全周回報為1.31%,彭博巴克萊亞洲投資級債券指數回報為1.14%,彭博巴克萊亞洲高收益級債券指數回報為2.71%。彭博巴克萊中資美元債指數全周回報為1.29%,彭博巴克萊中資美元債投資級債券指數回報為0.83%,彭博巴克萊中資美元債高收益級債券指數回報為4.35%。
數據來源:彭博 數據截至:2022-11-25
【風險提示】
投資涉及風險。過往業績不代表將來表現。投資產品價格及其收益可升可跌,並不能保證未來業績及資本值。投資者不應僅依賴本資料作出投資決定。投資價值亦可能受到匯率影響。投資者應咨詢專業意見。
本資料僅供參考用途,並不構成買賣任何投資產品的招攬或承諾。博時基金(國際)有限公司(「博時國際」)在製作本資料時,相信獲得數據源是準確、完整及合適。但博時國際並不為本資料所載信息的準確性或完整性作出保證。博時國際並不負上任何使用本資料時所引致的法律負任。本資料可能含有「前瞻性」信息而不純綷是歷史性的。這些信息可能包括預測、預報、收益或回報估計及可能的投資組合構成。本資料並不構成對未來事件的預估、研究或投資建議、也不應被視為購買、出售任何證券或采用任何投資策略的建議。本資料所表達之意見僅反映博時國際於編製材料當日的判斷,並可隨時因隨後情況變化而更改,恕不另行通知。
本資料並未經香港證監會審閱。發布人:博時國際。未經博時國際同意,不得復印、分發或復製本文內之任何資料或任何部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