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時國際科創50及創業板指數點評 (20230504-20230505):美聯儲如期加息25bps後或將暫停加息,增長預期存在改善空間
作者: Bosera 日期: 05/05/2023
中國宏觀經濟
內部環境方面,國內市場的主要驅動來自一般經濟的恢復情況。新冠感染陽性率仍相對較低,但XBB等重點關注毒株近來升幅較快。發熱門診量從較高位置有所下降,其中新冠陽性率稍有抬頭。三十城成交面積景氣與4月初相仿,同比好於去年同期,五一期間反饋房地產市場有所回暖。4月經濟結構景氣有所分化,但整體修復大方向沒有改變,服務業、建築業PMI依然在高位,製造業PMI在3月衝高後有所回落。
外部環境方面,主要驅動來自主要發達國家的貨幣政策預期和增長預期走勢。其中,通脹和貨幣政策預期對海外市場影響較多,增長政策預期保持穩定;俄烏衝突對海外市場影響相對不大。海外經濟繼續下行,韌性主要來自服務業,高利率環境疊加銀行風波催化信貸供需趨弱,加劇海外增長壓力。23Q2美歐通脹將繼續回落,但目前勞動力市場仍偏緊,支撐核心通脹高位。5月FOMC如預期加息25bp,並暗示加息終點臨近,但通脹高中樞隱憂掣肘美聯儲轉鴿,降息或還有距離,海外流動性可能呈現波動態勢。
過去一週,海外長債利率下行,美元下跌、金價上漲,美歐日股市小幅下跌。基本金屬下跌,原油跌幅較大。
中國市場回顧
上週,在內外部因素共同作用下,市場整體延續回調,市場日均成交額繼續維持萬億元水平,北向資金全周小幅淨流出8億元。
風格方面,成長風格調整相對較多,創業板指下跌2.46%,科創50下跌3.56%,偏大盤藍籌的滬深300下跌0.30%。
數據來源:彭博,截止2023年5月5日
指數回顧及展望
1、指數回顧科創50 000688
上週,科創50指數單週下跌3.56%,週五收盤報1,049.09點;指數PE目前爲43.67倍,大幅低於PE中位數60.99,處於歷史27.23%分位點。行業表現方面,其覆蓋的5個行業板塊中,有1個行業板塊上漲,有4個行業板塊下跌。其中,可選消費板塊漲幅居前,信息技術、醫療保健板塊跌幅居前;可選消費板塊的指數漲幅貢獻居前,信息技術、醫療保健板塊的指數跌幅貢獻居前。
數據來源:彭博,指數全收益數據,截止2023年5月5日
個股表現方面,固德威(戶用儲能)漲幅貢獻最大;寒武紀(人工智能芯片)跌幅貢獻最大。
創業板指 399006
上週,創業板指單週下跌2.46%,週五收盤報2,267.63點(創業板港幣指數單週下跌2.27%,週五收盤報2,257.32點);指數PE目前爲32.67,低於PE中位數52.36,處於歷史4.40%分位點。行業表現方面,其覆蓋的8個行業板塊中,有1個行業板塊上漲,有7個行業板塊下跌。其中,通訊服務板塊漲幅居前,信息技術、可選消費板塊跌幅居前;通訊服務板塊的指數漲幅貢獻居前,工業、信息技術板塊的指數跌幅貢獻居前。
數據來源:彭博,指數全收益數據,截止2023年5月5日
個股表現方面,光線傳媒(傳媒)漲幅貢獻最大;中際旭創(數據中心光模塊供應商)跌幅貢獻最大。
2、指數展望
市場各驅動力的波動性較此前逐步收斂,經濟及金融數據顯示經濟增長復甦的進程仍在延續,有望繼續提振市場信心,然而經濟復甦動能可能依然較弱,疊加海外不確定因素,一定程度上壓制市場情緒。在經濟增長尚未企穩前,政策環境有望保持相對積極,延續穩中求進的基調。預計後續市場仍將區間震盪,以結構性行情爲主,總的來看大勢層面整體向上與向下的風險都不大。中長期來看,國內政策依然維持相對寬鬆環境助力穩增長,海外通脹預期和加息預期雖有回擺但尾聲已現,美聯儲如期加息25bps後或將暫時加息,疊加當前A股市場整體估值和位置仍不高,後市行情相對積極。後續伴隨政策發力逐步向實體經濟傳導,投資者對當前中國增長預期存在改善空間,風險偏好中樞抬升也有助於資本市場表現;後續繼續關注中國經濟活動的修復情況、政策支持以及海外主要市場的增長預期和貨幣政策預期等等。根據全球政策週期、增長修復及通脹形勢進展關注成長風格。符合中國中長期發展趨勢、代表中國競爭力的製造成長板塊,包括新能源、科技軟件硬件及高端製造等,景氣程度仍高且有政策支持。伴隨海外通脹壓力減弱以及國內增長預期逐步企穩,部分有望受益產業政策支持的細分成長領域有望取得良好表現。
指數提供者免責聲明
上證科創板50成份指數由上海證券交易所委託中證指數有限公司(“中證”)管理,其所有權歸屬上海證券交易所。上海證券交易所及/或中證對於標的指數的即時性、準確性、完整性和特殊目的的適用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擔保,不因標的指數的任何延遲丶缺失或錯誤對任何人承擔責任(無論是否存在過失)。上海證券交易所及/或中證對於跟蹤標的指數的基金不作任何擔保、背書、銷售或推廣,上海證券交易所及/或中證不承擔與此相關的任何責任。創業板指數由深圳證券交易所委託並授權深圳證券信息有限公司(”深證信息”)編制、維護及營運。深圳交易所指數部門定期檢視成份股的代表性,並根據檢審查結果決定是否對成份股作出變動。指數爲深圳證券交易所擁有的資產。深圳證券交易所及深交所獨立於基金經理。
風險提示
投資涉及風險。過往業績不代表將來表現。投資產品價格及其收益可升可跌,並不能保證未來業績及資本值。投資者不應僅依賴本數據作出投資決定。投資價值亦可能受到匯率影響。投資者應諮詢專業意見。本資料僅供參考用途,並不構成買賣任何投資產品的招攬或承諾。博時基金(國際)有限公司(“博時國際”)在製作本資料時,相信獲得數據源是準確、完整及合適。但博時國際並不爲本資料所載信息的準確性或完整性作出保證。博時國際並不負上任何使用本資料時所引致的法律負任。本數據可能含有“前瞻性”信息而不純綷是歷史性的。這些信息可能包括預測、預報、收益或回報估計及可能的投資組合構成。本數據並不構成對未來事件的預估、研究或投資建議、也不應被視爲購買、出售任何證券或採用任何投資策略的建議。本資料所表達之意見僅反映博時國際於編制材料當日的判斷,並可隨時因隨後情況變化而更改,恕不另行通知。本資料並未經香港證監會審閱。發佈人:博時國際。未經博時國際同意,不得複印、分發或複製本文內之任何資料或任何部份。